第26节(2 / 2)

陆德文后悔不已,他的失误是能避免的,稍微多检查遍就发现了,咋就没看见呢……

赵彩芝有不小进步,起码达到薛花花说的过关条件了,薛花花批改完赵彩芝的题,转头看向懊恼不已的陆德文和陆建勋,“别泄气,下次好好考,马上秋收了,大家别懒惰,为了让大家有干劲应付秋收和接下来的学习,今晚大家敞开了肚子吃。”

陆德文和陆建勋还沉浸在自己的过失中,四兄妹差距不大啊,他做题再仔细点,答对一道题,就该他吃米饭和鸡蛋的……

抱着后悔的心态,他对薛花花说的敞开了肚子吃并没多大兴趣,尤其看陆红英陆明文赵彩芝吃鸡蛋,心头更不是滋味。

薛花花分好饭,最后将蒸笼放在桌子中间,还有盆酸菜汤,“明天就秋收了,大家打起精神,咱回到以前学习的状态,我先学,学了教大家……”

陆德文没米饭没鸡蛋,只得大口大口吃馍馍,就他而言,馍馍白滋白味的,没有野菜饼好吃,直到咬下一口咀嚼两下,顿时整张脸都兴奋起来,看陆建勋,和他同样的惊喜之色,“妈,甜的,是甜的啊……”

不仅甜,还有点酸,像刺泡儿的味道,陆德文高兴,张大嘴,手里的馍馍几下就没了,薛花花让他自己拿,想吃多少吃多少,吃撑了也没关系。

陆明文和陆红英跟着拿了块尝,喜欢得不得了,薛花花让他们先把碗里的米饭和鸡蛋吃了,属于二人的奖励,不能留到明天。

薛花花蒸米饭是按照陆德文得饭量来的,满满一斗碗,陆明文还好,吃完米饭和鸡蛋吃馍馍完全不会吃不下,陆红英就有点撑了,浪费粮食可耻,她把米饭赶一半给薛花花,好腾肚子吃馍馍,薛花花将米饭给赵彩芝,让她多吃点。

赵彩芝刚嫁过来胃口很大,慢慢的就不行了,追根究底,还是家里穷赵彩芝舍不得多吃,尽量留给陆德文。

“妈,真的能随便吃吗?”

薛花花做的馍馍整整堆了四层,陆德文怕自己一顿吃完明天就没得吃了,他想问薛花花能不能留点起来明天吃。

知子莫若母,薛花花哪儿会听不懂陆德文话里的涵义,“先吃吧,还有酸枣,真喜欢过几天我再做。”

接下来要忙活好多天,他们要干活又要学习,薛花花总要给他们希望才行,所以做酸枣馍馍的时候她特意把青涩的酸枣留了起来,放进自己房间的坛子边,过几天再做。

虽然薛花花这样说,几兄妹还是适时收敛了点,最后留下几个馍馍,不多不少,刚好一人一个,薛花花把馍馍收起来,“剩下的明天中午吃。”

几兄妹开心不已,吃过晚饭,薛花花去灶房洗碗,薛花花说了,考试这天家里的活都她做,几兄弟吃得肚皮鼓鼓的,不想动,算着下一次考试啥时候,可得更努力才行。

第二天,生产队的人全体出动,掰玉米棒子的掰玉米棒子,撕玉米的撕玉米,搓玉米粒的搓玉米粒,人人都有活儿,分工明确,陆德文分到的是挑箩筐,陆明文和陆建勋负责将社员挑回来的玉米棒子撕开叶晒着,晒干水分搓玉米粒的人才会轻松,兄弟两没闲着,边干活边考对方题,从语文到数学,积极得很。

两人声音压得低,而且尽量不和知青房的扎堆,以免暴露自己扫盲的程度,所以身边的社员还真听不懂两人嘀嘀咕咕些什么,大抵明白在扫盲就是了。

二年级的课本比一年级复杂,有古诗,有课文,数学则有九九乘法表,薛花花将乘法表写在堂屋的墙壁上,饭后教大家,都认识字,其实用不着她教,陆德文他们会自己看。

乘法和加法不同,加法的话会数数就行,乘法只能靠死记硬背,全家又开始了拼命背书的功能,于是保管室外的院坝里,社员们时不时听到兄弟两冒出许多数字,比如2918咯,3515咯,数字间没什么联系,听得大家莫名奇妙,而稍微让大家明白的是,陆德文他们开始背古诗了,陆德文挑着两箩筐玉米棒子,边走边背诗,背着背着有时忘了,蹭蹭蹭的跑去地里问知青,知青告诉他后又接着背。

和孙桂仙嘴里念的锄禾日当午不同,人家背的是床前明月光,什么什么霜来着,听说是古代特别有名的诗人写的,比写锄禾日当午的诗人有名多了,薛花花就是薛花花,哪怕学诗都是捡最厉害的学。

薛花花教他们背诗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诗,还教他们领会其中的意思,会背还要会写,这时候,先学笔画的优势就出来了,哪怕再陌生的字,多写几遍就能记住个大概,干活的时候再数着笔画,写的时候心里默念一遍,写出来的字就错不了多少。

孙桂仙知道陆德文他们学了很厉害的诗后,心里的担忧总算少了很多,她本来是掰玉米棒子的活,为此专门和人换成撕玉米棒子叶,守着陆明文和陆建勋,偷偷听他们背诗,可是,让她忧心的事,陆明文和陆建勋反反复复就背一首诗,还问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压根没有学习新诗的打算。

那可不行,陆家人一天五首诗,她在陆家都学会了好多首,陆明文他们进度真的太慢了,提醒陆明文抓紧点呗,人家压根不着急,说薛花花教什么他们学什么,一切听薛花花指挥。

孙桂仙又着急了,想着薛花花聊聊进度的事儿,可是天儿不好,时不时来场阵雨,弄得她们手忙脚乱,几天下来,所有人累得散了架似的,孙桂仙同样如此,每天累得只想睡觉,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玉米杆高,围得人热烘烘的,掰玉米棒子的人累得衣服从早到晚没有干过,在保管室撕玉米棒子页的社员同样如此,人人搬着小板凳在太阳下晒着干活,刚开始几天还有精神聊天,慢慢的,所有人话都少了,因为白天干完生产队的活,晚上还要连夜把自留地的玉米棒子掰回来,掰回来晒干后得搓,家家户户都是夜以继日的干活。

如此一来,陆明文和陆建勋的就显得有些突兀,不像树上的蝉鸣鸟叫一阵一阵的,两人是从早说到哪儿,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口水。

而且两人说话就说话,手里的速度半点不比别人慢,看着黑了瘦了,精气神却十分好,陆建国巡视时,狠狠夸奖两人年轻有朝气,丰收是喜事,接下来还得收稻谷,大家得打起精神多跟二人学习。

撕几天玉米棒子叶下来,好多人手都是肿的,尤其两个大拇指,严重点的指甲都黑了,没办法,趁着太阳好,得把玉米粒晒干,否则收稻谷的时候院坝不够,粮食受潮发霉就不能吃了。

在整个生产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秋收的时候,孙家村生产队发生了件事,孙永昌挑箩筐的时候晕倒了,傍晚孙永昌媳妇也晕倒在地里,孙成功跟赵武斌干了一架,要把赵武斌和孙宝琴撵出去,孙家乱成一锅粥,赵武斌要孙队长定公道呢。

照理说,每个生产队都在忙,都没时间到处八卦哪儿发生了新鲜事,这件事传不到仁安村生产队,偏偏仁安村有个拧着劲儿要拿到先进生产队队长的陆建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趁着有时间就去隔壁生产队串门,先去人家养猪场看,看完又去保管室外的院坝看人家玉米,完了再问问队上有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好事喜事发生,比如谁走亲戚救了公社干部啊,谁去山里猎着野猪兔子交公了啊。

要知道每年先进生产队考察都是考察这些,好在都没有生产队发生这种天降的好事,他心里的把握又大了点,逛到孙家村时,保管室外边到处在说孙家发生的事儿,陆建国心思动了动,也不别人,就问孙永昌两亲弟弟咋回事。

以陆建国看人的眼光,他相信,两人绝对不会骗他。

果不其然,他装作好奇的问了句,两人就把近日来孙家的人讲得仔仔细细,包括孙永昌一天上了几次茅厕,喝了几次水,喝水时什么表情,说得清清楚楚。

至于孙成功和赵武斌打架,没什么好夸张的,就是孙成功儿子又挨了打,晚上发烧做噩梦,孙成功两口子连夜抱孩子去公社医院,好不容易孩子的烧退了,两口子匆匆忙忙回生产队准备干活,得知爸妈又晕倒了。

陆建国好奇,孙永昌两口子咋会晕倒?秋收累是累,中暑也是常有的事,不至于晕倒这么严重吧?

“还能为啥?给累的呗,我早就看赵武斌不顺眼,劝他别继续扫盲了,清闲的时候就算了,秋收可得干活了,他不听啊,说赵武斌呕心泣血帮他们,不能让赵武斌失望,又干活又学习,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不晕倒才怪呢。”

陆建国冷哼,边干活边学习怎么了,薛花花全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能说孙家人经不起挫折,孙队长还敢在公社干部面前挑衅他,真的是不自量力。

想归想,陆建国没说,孙家人晕的晕,烧的烧,他再说点什么话就太幸灾乐祸了,他继续问,“把赵武斌他们撵出来是咋回事?”孙宝琴可是孙成功亲妹子呢。

“哼,还不是受够了呗,你是不知道赵武斌的性格,完全不把我大哥他们当长辈,一个做女婿的,说打手板心就打手板心,我大哥他们,双手都是肿的,秋收得干活呢,肿着手,掰玉米棒子撕玉米棒子叶的速度就慢了,就有人抱怨,让队长少给他们算工分,我大哥是个硬气的,一辈子没在干活上落下句闲话,成功也是如此,赵武斌和孙宝琴住孙家,一个人的工分两个人吃,两人还挑三拣四的骂,我大哥大嫂晕了,家里的事成功做主,他还不得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而且赵武斌仗着自己帮忙扫盲,秋收也不干活,换你你能忍?”

陆建国摇头,换作他,早把人吊树上打一顿了,哪儿会由着人在家作威作福,赵武斌令人气愤,但孙永昌是自己作孽怪不得别人,薛花花说得对,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家都不是什么好人。

听到场好戏的陆建国神清气爽回了仁安村,比起孙家村的热闹,仁安村太安静了,闷头干活是好事,但总觉得少了什么,包括刘云芳的骂声都没了,很让人不习惯啊。

他往保管室一站,扯着嗓子就把孙家村发生的事儿说了,八卦的魅力果然是无穷的,他刚说完,院坝里面无表情干活的人们表情顿时鲜活起来,喋喋不休的议论着孙家的事。

“赵武斌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鸟,在城里祸害大把人不够还敢生产队祸害人,你说这天天打雷闪电的咋没将他劈死啊?”

“劈死是划算他了,要我说就该送去公社批。斗。一场,不能便宜了他,孙永昌两口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身上又多两条人命了。”

“我要是孙成功,非打断他的腿不可,真以为读过书就牛逼哄哄上天啊,吃人家的住人家的还敢嚣张,我看都是读书给读坏的。”

旁边的知青们见被连累,忙为读书辩解,“不能这么说吧,咱读过书的可没学过他恩将仇报的道理,我看他是自己学坏的,你们没听说他连自己老师都害吗?”

“这种人,就该被批。斗。”队上的人还是挺嫉恶如仇的,平时大家骂归骂打归骂,绝对不像赵武斌黑心肠的害死这么多人,“孙成功最好把他打得不能下床,否则等他好了,估计会想尽办法害孙家人,太令人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