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大脑芯片(2 / 2)

烽火小军医 小斯坦 1368 字 5天前

李思特问道。

“很抱歉,首例人脑芯片出现在1950年,科学家多尝试在人类身上进行此项操作,方法如下:

他们通过轻微刺激人脑的某一部分而改变人的情绪,甚至控制人的一条胳膊或腿。最终这项实验因为有悖伦理而终止。

从此之后,他们用电流刺激大脑的方法被证实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

例如,始于以前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令一些失聪的人恢复部分听力。”

机器人医生说道。

“还有吗?”

李思特问道。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候,由三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

这项新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为神经网络计算机和高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机器人医生说道。

“这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吴刚问道。

“以前”类似的研究都局限于,在传统计算机上研制神经网络模型或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复杂的神经网络。

在那时候,他们的新研究的思路是:

研发在大小、处理速度和能耗方面都可与真实大脑相媲美的电路。

他们的目标直接在微芯片上模拟生物神经元和突触的属性。”

机器人医生解释道。

“做到这样好像很难。”

李思特说道。

“有什么挑战?”

吴刚问道。

“做到这一点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配置由人造神经元组成的网络,让其能执行特定的任务。

研究小组经过几年努力后,才成功地攻克这一碉堡,他们研发出一种被称为神经形态芯片的装置,能够实时执行复杂的感觉运动任务,并借助这一装置,演示了一个需要短期记忆力和依赖语境的决策能力的任务,这是认知测试所必需的典型特征。”

机器人医生说道。

“怎么弄出来的?”

吴刚问道。

“研究小组把神经形态神经元与利用神经处理模块,相当于所谓有限自动机的网络相结合。”

机器人医生说道。

“什么是有限自动机?”

楚云问道。

“有限自动机是一个用来描述逻辑过程和计算机程序的数学概念。

行为可以表示为有限自动机,由此以自动化的方式转给神经形态硬件。

有研究人员说网络连接模式非常类似于在大脑中发现的结构。”

机器人医生解释道。

“为什么?”

吴刚问道。

“因为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实时处理输入的信息并作出回应,有关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将有望走向实用化,从而允许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在不受人类远程遥控的情况下实现自动作业。”

机器人医生说道。

“所以现在实现了?”

李思特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