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2)

盛唐宠后 王辰予弈 3234 字 3天前

正有些走神的想着,萧燕绥突然回过神来,不太确定的仔细回想着,唐朝这会儿冶炼水平有限、金属开采量同样有限,农民耕地所用的犁,是不是还是木头的来着……?

这样的话,似乎,如果直接弄块铁皮很有难度的话,可能,直接将犁扎进地面的那一端装上较为锋利的硬石片,或许都能提高一些效率……

微微摇了摇头,暂且停下这些越来越展开的联想,萧燕绥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决定道:“回头我去田地里走走看看,然后再说吧!”

阿秀根本不知道该作何回答,只能是硬着头皮点头称是。

萧燕绥也不在意,挥挥手,示意阿秀去忙别的事情,她自己继续整理水泥熟料的大致配比。鼓捣了二十来天之后,萧燕绥所要的水泥熟料,基本上已经煅烧出来了好几窑,至于现在,萧燕绥打算先在自己的院子里用水泥、砖块什么的,砌个花坛或者搭个狗窝什么的,看看效果,好了就留着,不太好的话就扒掉重来。

小范围的实验过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比较合适的配比,进而拿着成品水泥去翻新旧房子!

·

距离萧嵩和萧燕绥给长安城的徐国公府写信,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来的时间,期间,这祖孙二人自然也已经收到了来自长安城的回信。

给萧燕绥的那封信上,裴氏一腔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偏偏女儿不在身边,她想要给萧燕绥量体裁衣的准备秋衫都不行,再说了,老家这边也不是没裁缝,甚至于,江南一带因为人们常有养蚕纺丝的,布料之精细华美,便是比之盛世繁华的长安城,其实都颇有独到之处……

到了最后,裴氏也只能是字里行间,念叨着女儿每日要好好吃饭、孝顺祖父,夏天还没过去一小半,便已经开始挂念着等到秋日天冷的时候,要额外添衣之类的。

除了裴氏和萧华夫妻二人之外,以及萧恒明面上的一封给妹妹的问候信之外,这一次,萧悟也不知道抓了什么机会,竟然也偷偷塞了一封单独给萧燕绥的信过来。

毕竟是整个徐国公府上,年龄最为贴近的兄妹两个,比起萧恒的有所斟酌,萧悟写起信来,才是真正的和萧燕绥无话不谈。

“我上次遇到东宫的李倓了,他还和我问,你怎么会突然随阿翁一起回了老家。六娘,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想不明白。”

“那家伙表面上看着平静,其实眼神里明显带着几分迟疑不解,我一看就知道,他肯定是想问,你什么时候才会回长安,所以我直接就告诉他了,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你究竟想什么时候回来,他看我的眼神似乎有点奇怪=_=”

萧燕绥一边往下看,一边有些忍俊不禁。

其实她也能感觉得到,萧恒的信中,有意无意的,从来不提东宫的事情,自己兄长究竟是什么念头,萧燕绥也有所察觉,只不过,她自己都没想那么多,也就懒得反复解释,随他去想便是了。

到了萧悟这里,他很可能是偶尔听到萧恒和萧华商量,有些事情就不要写在家书里让萧燕绥分心了。然而,明显处在青春叛逆期的萧悟,本能的倾向于,自己的妹妹萧燕绥和他才是一伙的,自然是有什么消息都要事无巨细的和萧燕绥唠叨一遍,才算是放心了。

莫说是身份敏感的东宫李倓了,就连也曾私下里向萧悟打听过萧燕绥的赵君卓,都被萧悟一字不落的写了上来。

“六娘,其实我就没搞明白,他为什么会来问我。赵君卓和杜二郎交情好,然后和咱们大哥关系也不错,他干嘛要放着大哥不问跑来找我?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萧燕绥一边看一边笑,还忍不住的暗自腹诽道,何止是有问题,这问题都大到牵扯到起码十几年前的前世今生了。

她的过去,有些人却过不去。

萧燕绥无心再去惊扰早就被自己尘封的那一段短暂的记忆,赵君卓其实也不曾再来打扰她,可是,他却始终都在试图默默的关注着她,唯一的一点意外在乎,赵君卓肯定没料到,萧悟举手投足间看起来都和心思深的萧恒一样,背地里,却是一句不瞒着,有什么事情都跟萧燕绥明明白白的说了……

第93章

夏日酷暑, 蝉鸣声声的午后,枝繁叶茂的树木似乎都被烈日晒得有些发蔫, 地面上的草叶, 更是蔫耷耷的打着卷。

萧燕绥穿了一身极为轻便单薄的衣衫站在田间地头上,她的头顶一直都有仆从帮忙撑着伞遮阳,却依然觉得暑气难熬, 随手攥着日常事项记录本当做扇子冲着自己扇了扇风,手臂上的衣袖也早就被挽了起来。

阿秀在旁边满心焦急,却又不敢随意打扰萧燕绥,只能是趁着萧燕绥偶尔停下脚步喝口水的时候,见缝插针一般的提醒道:“六娘, 晌午的太阳正烈,便是要来田地里看看, 也可以赶着清早太阳刚刚出来那会儿, 或者是挑选个阴天下雨的日子,免得中了暑气。”

萧燕绥却是笑着摆了摆手,“无妨。”

夏天热归热,不过, 又不是一直暴晒在太阳底下,她不至于这么娇气。再说了, 反正屋子里也没有空调, 虽然放了冰吹着风扇肯定会凉快不少,不过,萧燕绥依然觉得, 既然选择在这种环境下做实验,就得面对这些客观条件。

唐朝这会儿的实验器材是简陋的,实验环境同样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空气湿度也好,温度也罢,这些东西,在后世的实验室里的确都是可控的东西,但是,如今这个环境下,她却迫切的需要对室外真正的温度环境有个成算。

萧燕绥本身是不太懂种地这方面的,真要动手实践的话,其实,她的那些生物常识,可能还远远不及当地有经验的老农。

只不过,之前萧嵩有意提了一句,萧燕绥鼓捣出来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能不能用在农耕器具上,说者有意,听者也有心,萧燕绥仔细琢磨过后,自然也就跟着上了心。

身处在农耕社会,第一产业占据绝对地位,田地、粮食这些,自然全都是关乎天下苍生的重中之重。

萧嵩一辈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万事不管,等到年迈致仕,回了老家之后,倒是突然对寻常百姓一年到头的诸多辛苦生计有了兴趣。

至于萧燕绥,了解萧嵩的念头之后,也就跟着分出了些许注意力放在农耕之上。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忙时节,萧燕绥和萧嵩并没有赶上,不过,天气回暖、草木迸发的蓬勃朝气、万物欣欣向荣的的春日之景,却依旧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趁着今日煅烧石灰的窑里还在尝试更加稳定的方子配比,难得得空的萧燕绥,自然也就直接出了萧家老宅,选择到田地里看看。

江南素有水乡之称,按照常理来说,这里自然是不缺水的,打井灌溉也就显得没那么迫切了。

如此一来,萧燕绥自然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省时省力的问题上。

以江南一带的气候,在萧燕绥的印象中,这里的农作物应该多为一年两熟,萧燕绥亲自到田间观察情况的时候,自然也叫了萧家庄子上的老农过来,询问过后,很快便得出了和印象中差不多的结论。

见到萧燕绥终于肯在一个田间地头的小凉棚下坐下,继续饶有兴趣的向那个老农问话,阿秀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

她用帕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连忙让身边跟着的仆从取了水来,然后又倒入杯盏中,确定水温不会闷热、却也不会因为冰镇着太凉之后,方才递到了萧燕绥的手上。

当地百姓常说的吴侬软语,萧燕绥其实还听不太懂,不过好在,她在做前期调查考证的时候,耐心不是一般的足,那老农也竭力的放慢语速,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还时不时的比划两下,力图清楚的回答萧燕绥的任何一个疑问。

阿秀看看外面的天色,见萧燕绥还在不停的向那个老农问话,一时半会儿之间似乎并无回萧府的打算,也只能是尽量按捺住有些担忧的心神,取了扇子,站在萧燕绥身边动作轻缓的替她扇着风。

不多时,萧家老宅的方向,却突然有两人骑马朝着这边过来。

阿秀的眼睛尖,手上摇扇的动作不停,口中却是立即轻声提醒道:“六娘,是家中的人。”

“嗯?”萧燕绥下意识的回过头去。

骑马飞奔的那个人转眼间便已经跑到了凉棚的外面不远处,那人动作麻利的翻身下马,萧燕绥也认识他,正是萧嵩身边一个得力的护卫,从长安城一路回兰陵老家的路上,这个护卫也一直跟随在萧嵩的身边。

那护卫微微躬身毕恭毕敬的向萧燕绥禀告道:“六娘,相公请您立即回去。”